老年人身体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不幸。比如这位85岁的长者,原本身体尚可,却因一次摔倒导致骨折,痛苦不堪。高龄老人一旦骨折,背后隐藏着多少风险与无奈?
高龄患者骨折入院
前几日,骨科病房接待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者。尽管他的听力有所减弱,但交流并不成问题。他能够基本自理生活,且没有像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这样的常见老年疾病。在八十五岁的高龄中,他的身体状况算是相当好的。但不幸的是,一次意外的跌倒导致他股骨颈骨折,从此他只能卧床休养。
家属积极求手术
家属不希望看到老人因骨折而生活品质下降,强烈主张进行髋关节置换。然而,医生们心里清楚,这个年龄段的患者手术和麻醉的风险都非常大。骨科和麻醉科的医生向家属详细解释了手术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并发症,尽管如此,家属急于求医,仍旧坚持手术。医生们只能做好万全的准备,竭尽全力为老人治疗。
术中突发状况
手术前准备和麻醉过程都比较顺利,然而,手术进行到大约一小时后,老人突然出现心房颤动,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迅速降低。医护人员立刻进行了紧急抢救,幸运的是,老人的心脏最终恢复了正常跳动,血压和血氧等生命指标也基本稳定。这一意外情况让手术室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术后并发症不断
术后老人身体恢复阶段,遭遇了多起严重问题。起初是肺炎,随后是呼吸功能衰竭和脑部梗塞,病情持续恶化。无奈之下,老人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接受了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的辅助呼吸。医护人员多次尝试拔除气管插管,但均未能成功,老人还出现了半身不遂的症状。这些并发症的出现,让大家意识到老人的康复前景不容乐观,恢复到以往的生活水平几乎成了奢望。
骨折并发症危害大
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一年内的死亡率可高达30%,人们常将其称作“最后一次骨折”。即便不进行手术,下肢骨折后长期卧床同样存在风险,可能导致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较弱,免疫力低下,任何一种并发症都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就有这样一位老人,因下肢骨折卧床,不幸引发了坠积性肺炎,最终未能挺过难关。
手术风险不容忽视
岁数渐长,手术和麻醉的风险随之大幅增加。尤其是心肺功能和代偿能力显著减弱,若还伴有心脑血管疾病,麻醉的风险更是倍增。一次骨折对老年人来说,可能就是生命的一个转折点。因此,医生在为高龄老人进行手术时,总是格外小心。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老年人减少跌倒的可能性?
我们周围是否有过老人遭遇骨折的经历?面对这样的情况,您认为应当遵从医生的保守治疗方案,还是效仿文中所述的家属,选择手术治疗?不妨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