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的跌宕起伏
比特币自诞生至今,价格起伏不定,仿佛乘坐过山车一般,让人眼花缭乱。有时价格猛涨,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争相进入市场,幻想着快速发财;有时价格突降,又让许多人的财富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以2024年为例,比特币的价格多次出现了剧烈的波动。相较之下,美元和人民币等法定货币,依托国家税收体系和中央银行的监管,在2024年将全球通胀率稳定在3.2%(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其稳定性的优势尤为明显。
萨尔瓦多的悲剧教训
2021年,萨尔瓦多采取了一项勇敢的行动,把比特币设定为官方货币。这看似是走在时代前沿,但实际上却带来了一系列难题。银行面临大量提款,许多人取出自己的存款,使得银行资金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而且,资本大量外流,国内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虚拟货币在实际应用中潜藏着极大的风险,其稳定性远远不及法定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契约
货币的根基在于一种建立在信任之上的约定。这种约定得益于政府税收的稳固支撑,从而保证了其价值的稳定;国家的军事力量守护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司法体系确保了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这些要素共同形成了一个“信任体系”。然而,与虚拟货币所提倡的“去中心化”观念相比,这种体系在国家机构面前显得较为薄弱。2024年,美国财政部对朝鲜黑客的比特币钱包进行了冻结。这一行动清楚地表明,虚拟货币在遭遇国家监管时显得十分脆弱。
数字人民币的独特优势
央行负责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保证了货币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商业银行负责流通,提高了货币的流通效率。每笔交易都有记录可查,对于大额交易,法律允许监管和追踪,有效防止了洗钱、逃税等违法行为。这种机制既加强了金融安全,又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不同数字货币的发展路径
数字美元等超级央行货币显示出扩张霸权的趋势。2024年,美国建立比特币战略储备,表面上看是投资举动,实则是在推行“数字殖民”,意图通过数字货币来巩固其在全球金融领域的领导权。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的主权数字货币,坚持“法币数字化”的理念。截至2024年,它已在全球26个国家开展跨境支付业务。贸易结算中的占比达到了8.3%。它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安全的支付手段。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展望
2025年,博鳌论坛透露了重要信息。各国央行正致力于探讨“数字货币桥”这一结算机制。该机制以数字人民币、数字卢布等主权货币为支撑。这并非表示要舍弃美元,而是力求构建一个更加包容的货币环境。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呈现“多中心与技术协同”的共存格局。法定货币将占据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数字货币将提高支付的速度,稳定币则将填补跨境小额支付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