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化界大事连连。GPT的火爆引发了大家对就业的忧虑,余华在网络上持续受到关注,“东北文艺复兴”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女性主义议题备受热议,文学阅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这些现象都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GPT 的冲击
2023年,GPT崭露头角,它能够撰写论文、创作小说、编写代码甚至绘画,这让很多人对其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过去,人们总觉得AI愚笨,缺乏创意和人情 https://www.ylsfc.cn,然而GPT颠覆了这一看法。这也导致了一种恐慌情绪扩散,在同年美国编剧协会的大罢工中,编剧们努力争取对AI参与工作程度的掌控,他们担忧自己的职业可能会被AI所取代。
余华热度不减
余华,这位60后作家,常常出现在热搜榜单上。他关于反对内卷、反对职场PUA的言论,准确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内心。这些话语,既表达了他对年轻人的深刻理解,也流露出他的关心。从热搜的次数来看,他无疑是国内互联网上最具话题性和讨论度的作家。在余华的话语里,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了新的鼓舞和安慰,这也使得他始终活跃在公众的视线中。
东北文艺复兴
《漫长的季节》这部热门剧集,继承了“东北文艺复兴”的思想潮流。黄平评论家指出,“东北文艺复兴”不仅仅是东北地区的复兴,更是超越了东北普通人的复兴。在“新东北作家群”的作品中,人物来源于社会主义大工业的实践和瓦解历史,无论是父辈的下岗工人还是子辈,都是时代的边缘人物。这与“青春文学”中描绘的现代生活想象有着鲜明的差异。
女性主义探讨
2023年,女性主义讨论热度不减,上野千鹤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面对争议,她提出尊重女性多样选择的原则,鼓励大家追求满意且认可的人生,这成为她最真挚的祝愿。事件之后,她与国内媒体交流更加频繁,推动女性主义话题引发更多思考,促使人们对女性自由和成长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文学与大众的距离
如今,随着平台的发展,文学似乎与普通读者更加亲近,不再是文化精英的专属。然而,短视频这种“碎片化阅读”形式并不能替代深度阅读,正如一些博主所言,经典之作常读常新。在“全民数字阅读”的转型过程中,实体出版业正面临挑战,它的存续既取决于出版者的坚守,也离不开读者的支持。
文学作品的体验
有人觉得,某些电影开头让人感觉与世界脱节,但到结尾又让人觉得被宇宙所包容,仿佛宇宙的流动融入了人的身体。这显示了文学作品(涵盖影视在内的艺术形式)能给人带来独到的、深刻的感受,它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让我们能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生活,体验虚拟世界所创造的奇妙情感。
浏览完2023年文化界的各类事件,你心中最牵挂的是哪一焦点?欢迎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