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虽存能源浪费等问题,联合国仍看好区块链应对气候危机作用

©️ Unsplash图片 | 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无需经过银行等中间机构即可进行直接交易

虚拟货币能耗惊人

与信用卡等传统支付方式相比,虚拟货币在交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特别多。据调查,万事达卡每笔交易只需不到0.0006千瓦时的电,但比特币每笔交易却要消耗高达980千瓦时。这样的能源量足够一个普通加拿大家庭使用超过三周。这种高能源消耗引发了人们对于虚拟货币能否持续发展的普遍担忧。

区块链助力人道救助

©️ 开发署赞比亚办事处图片 | 赞比亚的废品回收人员正在垃圾填埋场内工作

世界粮食计划署,作为联合国下最大的现金援助机构,认为区块链技术十分有用。在巴基斯坦的试点中,这项技术能准确地将援助资金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并且让粮食署能快速、安全地筹集资金,不必依赖当地银行。这样一来,救援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也增强了。

区块链改善回收生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区块链技术对提高废品回收工的生活水平有积极作用。这种技术搭建的透明监管体系,能够精确追踪废品回收和再利用的各个环节,同时也能验证工人的身份,保证他们能拿到应得的报酬。这对那些在非正规经济领域辛勤劳作的回收工人来说,意义重大。

区块链用于环保验证

©️ Unsplash图片 |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等领域的数据既不透明也不可靠

区块链技术在环保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应用前景。世界自然基金会利用这一技术来遏制非法捕捞金枪鱼的行为。CarbonX平台通过将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转化为虚拟货币,以此激发企业和消费者参与节能减排。众多实例表明,区块链在环保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预示着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

解决能耗积极尝试

区块链技术的高能耗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业界人士正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以太坊基金会采用了“权益证明”这一新型交易验证方式,宣称其可以将单笔交易的能耗降低至原来的五十分之一。同时,众多参与者也在努力推动行业向零碳排放的能源转型,力求为区块链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途径。

多方携手实现零排

今年三月,能源网络基金会、落基山研究所和创新监管联盟联手创建了“加密气候协议”。该协议目标明确,希望在2030年之前,让全球加密货币行业实现零排放。这一行动获得了气候、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广泛赞同,显示了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应对能源消耗问题,并努力推动行业走向低碳发展。

©️ Unsplash | 骑行者

关于区块链技术与虚拟货币在能耗问题解决后,你如何看待它们能否顺利进入主流市场?

作者头像
tp钱包官方下载创始人

tp官方网站下载app

上一篇:区块链助力信托:优化传统投融资业务模式之尽职调查与风险识别
下一篇:深入剖析只能买不能卖的虚拟币:运作、风险与投资理由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