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开创性分析
MIDiA首次推出以词曲作者为核心的《报告》,名为《词曲创作者的舞台:新时代的新篇章》。这份报告对309位词曲作者进行了详尽研究,探讨了他们的收入状况、需求以及所遭遇的挑战。这一举措在业内具有创新意义,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那些长期在幕后辛勤工作的词曲作者。
报告一出,众人对于词曲作者的生活状况有了更透彻的认识。他们除了创作,还要应对不少难题,比如收入和发展上都有不少挑战。这些问题也促使业界开始探讨如何提升词曲作者的生活条件。
创作变易与新目标
现在,制作工具广泛使用,AI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这让创作者写出符合大众审美标准以上的歌曲变得不再困难。不过,创作变得容易了,词曲创作者们的追求却转向了实际。他们把获得更多作品的同步使用权和探索新的收入渠道作为主要目标,占比达到了31%。同时,建立自己的社交媒体粉丝群体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占比约为23%。
在如今的音乐氛围中,仅仅创作出优秀的歌曲已无法满足创作者们的期望。他们开始明白,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在商业领域寻求新的出路。例如,通过为广告等提供歌曲的同步使用权,他们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社交平台的粉丝群体也能帮助他们的作品获得更多的关注。
发行与关注难题
作品一旦问世,要在众多歌曲中在流媒体平台上吸引目光实属不易。因为平台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众多创作者的作品都在争夺听众的注意力。此外,词曲作者与音乐人不同,音乐人可以通过现场表演、售卖周边产品等方式从粉丝那里获得收益。
以音乐节为例,台上表演者热情洋溢,与粉丝亲密交流,现场热烈氛围中,粉丝也乐于购买周边产品。然而,词曲创作者只能默默旁观自己的作品被演绎,却难以从这种热度中直接获益,他们的贡献难以迅速显现。
同步权与外部收益
广告公司、影视制作等领域的决策者,是词曲人争取同步合作的重要目标。比如,在一则著名的汽车广告里,若选用了一首出色的歌曲,词曲人便能从中获得可观的收益。于是,词曲人们会想尽办法推广自己的作品。
海外有许多词曲创作者尝试了新的盈利途径。他们通过众筹、会员制、乐评等方式,将粉丝的支持变成了实际的经济回报。例如,有些词曲人开设了付费播客电台,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吸引粉丝订阅,这样既推广了个人品牌,也实现了收入的提升。
个人品牌与市场影响
词曲人个人品牌的建立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首先,从行业外部来看,听众有可能变成词曲人个人品牌的支持者和推广者。比如,大家现在开始了解那些创作了许多经典歌曲的幕后词曲人。一旦听众知道了某首歌的作者是谁,他们往往会对这位创作者产生更大的兴趣,想要了解更多。
行业内,像Jack Antonoff这样的创作者,他们通过社交平台展示创作点滴,并推出相关产品,从而提高了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他与知名艺人的携手合作,以及个人品牌的广泛传播,使得他在业内声望大增,合作机会也相应增多。
“幕后”到“品牌”之挑战
词曲创作者正经历从“幕后英雄”到“品牌IP”的角色转变,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比如,如何在创作时保持专注与满足个人品牌营销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创作需要全神贯注,而营销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过分注重品牌推广可能会降低作品品质;单是埋头创作,又不易吸引市场目光和收益。词曲人要想在职业道路上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这两者。